參香的意義

台灣宗教活動參與者眾,但對於各項活動的細節及定義並不十分明瞭,網路查詢到的資料多有謬誤,今考證後分述如下:

  • 進香
    進香就是信徒到名山寺廟進行朝拜的活動,後來衍伸為信徒迎請神明前往外地廟宇的拜會、聯誼活動,藉由進香活動鞏固雙方情誼。因此進香不只是神與神之間的聯誼,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。以國內兩大宗教盛事為例: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以及鎮瀾宮大甲媽祖遶境進香,除遶境驅煞之外,沿路拜會其他廟宇,故也稱之為「進香」,實際上最重要的目的是回祖廟刈香,汲取原本神靈的法力。
  • 刈香
    原本信徒進香即稱之為刈香,因為到大廟進香後會割引香火帶回,給家中供奉的分靈神像。分靈的神像通常是原本神明的分身、分靈,可返回祖廟請求香火,搯取香灰帶回合爐。透過「刈香」的儀式,可使其汲取原本神靈的法力,也稱作「割香」、「刈火」;另一方面,回祖廟也可向自己的本尊述職,稟告各地情況,並與所有的分靈連絡感情。
    例如:大甲鎮瀾宮在日治之前是前往湄洲嶼朝天閣謁祖進香(實際上是刈香),之後,轉往北港朝天宮進香,因為往北港朝天宮進香讓一般人認為「回娘家」(謁祖),產生爭議,故自1988年(民國77年)起則改往新港奉天宮遶境「進香」,中斷了北港朝天宮進香。現在鎮瀾宮承認的刈香,只有福建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的謁祖刈火。所以往新港奉天宮「進香」後取消刈火儀式,改稱「會香」。
   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則是前往北港朝天宮刈香。彰化南瑤宮聖母神駕每年前往發源地笨港天后宮刈香。
    刈香儀式上有嚴謹的流程,回到廟裡後也有另一套嚴格程序。例如: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,回駕後進行安座典禮,等待數日再將取回的香火添加於廟中香爐內,完成開爐儀式。
  • 會香 (參香)
    交流的廟方將雙方的香爐並置,同時燒香後香煙會相互纏繞,故稱之為「會香」,也稱為「交香」。此活動為廟與廟之間平行的交流,亦是神明與神明間的交流,宮廟與宮廟之間連絡感情,例如:彰化南瑤宮聖母神駕每年前往發源地笨港天后宮刈香,再到新港奉天宮完成「會香」。
    會香 (參香)活動一般開放給各界人士參加,並不限定於信眾或某團體。現在活動舉辦大都以兼具旅遊觀光進行規劃。
  • 繞境
    指神明每年定期對轄境之區域進行繞境清理及巡視,以安定人心、驅逐邪煞,是神明的例行性任務。例如:艋舺青山宮遶境活動,已是台北市萬華地區的年度文化盛事。媽祖遶境進香活動,也兼具遶境化煞的活動
  • 出巡
    巡者,奉天旨意代天巡狩也,神明按旨令出去巡視。代天巡狩的信仰較盛行於台灣南部,屬於各地王爺廟的信仰主軸,源自於早期移民社會對於瘟疫、天災的恐懼。

本宮的參香活動,致力於宮與宮之間連絡,神明與神明間的交流,並凝聚委員及信眾間的情感,以母娘的指示安排目的,並妥善的安排行程及人員食宿、出行的安全,開放予各界人士參與。如對於參香活動有興趣,可以查看網站上公開的參香活動訊息。如果對其他各項活動有興趣,例如:消災解厄法會、宮務,也可以查看所有活動行事曆